監視器持續進入街道和社區 上海民眾擔憂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19/11/18 13:32

分享:

分享:

在內地,人工智能(AI)和監控的應用似乎愈加普及,有上海民眾反映,明顯感受到街上和社區里有愈來愈多監視器。不過,監控變多也衍生出各種問題,比如監視器補光燈太強恐影響私家車行進安全,以及居民電梯安裝人臉辨識系統引發爭議等。還有數據研究公司預計,到2022年平均每兩名中國人將被一台攝影機監視。

監視器強光擾駕車安全 但為配合警方不可擅自調整

據中央社報道,有上海市民反映社區內監視器補光燈太亮,造成駕駛困擾,可能會影響車輛出入安全。他們得到的回覆是,為保證公安部門安裝的監視器能拍攝到清晰畫面,社區管理人員必須配合政府的「天網工程」,監視器補光亮度和角度都不能擅自調整。

【人臉識別第一案】不滿「刷臉」入園 遊客起訴杭州動物園侵權

北京地鐵擬借人臉識別執行安檢 網民憂監控

「天網工程」是利用GIS地圖、圖像採集等軟體搭配監視器對固定區域監控,2018年起又有天網的延伸版「雪亮工程」,往縣、鄉、村發展,將公共區域的監控畫面結合網路,要民眾一同監看,居民可以透過電視畫面切換,隨時看到居家周邊情況。

據「上海智慧公安建設5年規劃」,從2018至2020年,上海各區每年在各街道完成不低於1/3的智慧感知設備安裝。上海公安部門還以有效預防和打擊犯罪為由,在市內所有社區推廣門禁和電梯人臉識別系統。有安裝廣告投影設備的人員向住戶透露「這是帶廣告的人臉識別攝像頭,具有隱蔽性」,目的是讓不明人員放鬆警惕。

街道上安裝越來越多鏡頭。

另外,英國數據研究公司Comparitech 8月發布報告稱,以閉路電視(CCTV)攝影機這類監視器來看,全球城市每1,000人所分配到的攝影機數量,中國有8個城市進了前10名,上海位列第3名,每1,000人被113.46個攝影機監視。Comparitech還預計,到2022年,中國每2人被一台攝影機監視。

責任編輯:伍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